近日,汉阳海关关员在对一批申报出口的256桶“甲基磺酸锡50%”危险货物实施包装使用鉴定时,发现该批货物实际密度高达1.55克/立方厘米。这个数字超过了包装容器闭口塑料桶标识的最大密度限值。
密度超标直接导致包装桶在运输过程中承受过大压力,极易发生变形、破裂甚至渗漏。一旦这些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,不仅会导致货物损失,更可能对运输工具、人员和环境造成不可预估的危害。
鉴于这一严重安全隐患,该批货物不符合《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规程 第三部分:使用鉴定》(SN/T 0370.3—2021)的相关要求。
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》第二十四条“法定检验的出口商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,不准出口”的规定,海关已对该批危险货物作不予出口处理。
这次汉阳海关查获的危险货物包装不合格案例,再次敲响了出口安全的警钟。包装桶上那个看似不起眼的最大密度标识,实则是守护安全出口的生命线。
对于从事危险货物出口的企业,以下几点至关重要:
1、准确了解货物物理特性:包括实际密度、粘度、腐蚀性等关键参数。
2、科学选择合格包装:根据货物特性选择相应材质、规格和密度等级的包装容器
3、严格执行包装规范:按照危险类别和包装等级要求进行灌装、密封和标识
4、提前申请包装鉴定:在出口前向海关申请包装使用鉴定,获得“出境危险货物运输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”。
海运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。

上一条
MSC货轮与渔船发生碰撞
10月1日,在印度科钦堡附近的阿拉伯海海域,货轮“MSC Silver II”号与渔船“Prathyasha”发生碰撞。此次事故未造成人员受伤。附近渔船提醒货轮其航线上有另一艘渔船。尽管“MSC Silver II”降低了航速,但还是与“Prathyasha”

下一条
MSC开通南美—中东新航线,冷藏货物直达更高效!
10月起,MSC地中海航运将上线一条直达中东的新航线,阿布扎比将成为这一航线的核心中转枢纽,中国青岛、宁波、上海、蛇口在挂靠范围内。该航线最大的亮点,是专门针对南美出口至波斯湾市场的冷藏货物进行优化。无论是生鲜、食品还是温控类货品,都能借助新航线享受到更快速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