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对中国海事领域的制裁政策作出“降温”调整,引发全球船舶市场高度关注。曾一度笼罩在中国造船企业头顶的政策阴云,如今正被逐步驱散。尤其是对非中国籍船东而言,来自中国船厂的新造船风险已大幅降低。这一变化,意味着什么?
根据汇丰银行(HSBC)最新发布的市场研究,在美方上周决定“软化”对中国船舶相关制裁后,非中资船东仍可“无忧”在中国订造大多数类型的船舶。简而言之:中国船厂的全球竞争力,并未因关税风波而减弱。
“削弱版的港口附加费措施,将降低非中国船东在下单时的政策不确定性,有望推动中国船厂订单恢复。”汇丰在研报中指出。
事实上,市场已经出现回应。全球最大集装箱航运公司地中海航运(MSC)近日率先出手,与中国恒力重工签下6艘22000TEU LNG双燃料新船订单,成为“回流中国”的第一批船东之一。
韩国船厂“意外落空”?差距重新拉大
此前由于USTR提出的初步港口附加费设想,曾一度使得非中资船东“转向”韩国船厂,以规避政策风险。但汇丰表示:“美方最终方案的‘软化’,让韩国船厂的潜在竞争优势基本被削弱。”
相较之下,中国船厂目前的价格优势与产能能力,依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。汇丰强调,在油轮、散货、集装箱船等主力船型市场,中国船厂的主导地位将在短期内稳固持续。
尽管美方决定“减轻处罚”,但分析人士仍提醒,政策文本本身存在一定模糊性。“文件措辞宽泛,执行范围和力度仍有不确定。”希腊Xclusiv船舶经纪公司表示。
目前,美方港口附加费最终执行方案仍需等待5月19日的公开听证会,并在其后作出正式裁决。如无意外,该附加费将在10月14日开始执行,并设有为期三年的“过渡期”。
对全球船东来说,这是一个动态调整、且需密切追踪的重要窗口期。中国造船业虽然暂时躲过政策利剑,但行业的政策风险管理意识,仍需持续加强。

上一条
拥有超250艘船的新航运巨头“呼之欲出”!CMB.TECH与Golden Ocean将合并
Golden Ocean为CMB.TECH增添91艘船舶,成为最大的上市航运公司之一。Saverys家族正在推进其发展航运巨头的战略,该巨头将在海运业的可持续转型中发挥领导作用。在宣布对干散货航运公司Golden Ocean进行初始投资仅七周后,Saverys

下一条
重金下单!Seacon Shipping再投3千万美元,押注环保型Ultramax新船
据悉,香港上市航运公司Seacon Shipping(中远海控旗下联营企业之一)再度出手,斥资3834万美元,在常石舟山船厂下单一艘63,300载重吨的Ultramax型干散货船,计划于2027年4月交付。这艘新船将采用更高效的燃油与运营方案,符合最新国际环保